信息摘要:
本方案能够实现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控,无需人员多次进入施工现场;可实现无线传输,无需长距离布设线缆、光缆;实现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不同权限登录或利用手
本方案能够实现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控,无需人员多次进入施工现场;可实现无线传输,无需长距离布设线缆、光缆;实现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不同权限登录或利用手机取得建筑物安全数据及安全评估信息;传感器得到丰富的监测数据,可以得到监测点的实时状态变化发展趋势,了解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在出现异常信息时,系统自动进行预告警,并可通过政务微信的派单系统进行案件流转。

图 “历史建筑保护监管”专题场景整体架构
为配合总体架构,依托感知的数据采集能力、平台数据处理、存储与计算能力,完成震动事件与案件、倾斜变化角度、倾斜事件与案件、相对沉降距离、相对沉降事件与案件、部分易积水点积水事件与案件监测服务的供应,基于现有一网统管网格化平台统一建设的历史建筑保护监管专项场景,同时融合现有网格化案件派单、PC端管理及应急指挥研判等功能,实现“观、管、防”三端联动。
-
数据流向设计
-
数据流需求分析
本项目按照如下数据流进行对接:
实现前端感知器设备数据入库管理、事件生成、数据共享、业务流转的全流程运营。s数据流架构设计
2 数据流架构设计
1.设备功能和指标
监测功能 |
振动监测 |
倾角监测 |
沉降监测 |
水浸监测 |
监测目的 |
能感知一定程度的冲击,主要用于监测优秀历史建筑内是否存在违法施工情况 |
用于监测优秀历史建筑结构发生的倾斜情况 |
用于监测优秀历史建筑结构产生的相对沉降情况 |
用于监测优秀历史建筑是否存在溢水和漏水情况 |
测量范围 |
100mg~2g |
-15°~+15° |
0~±45mm |
正常/水浸 |
测量精度 |
5mg |
0.05° |
1mm |
正常/水浸 |
监测频率 |
实时监测 |
1次/8小时 |
1次/8小时 |
实时监测 |
2.配套产品

产品型号:SC-BPN100